扎根乡土吐芳华彩印花布是沂蒙民间美术的奇葩,这一具有鲜明沂蒙特色的古老民间艺术,在彩印花布艺人张明建手里,得到了传承和弘扬,得到了包括冯骥才、韩美林等大师的喜爱,深受中外人士青睐,成为中国民间艺术一绝。 一 沂蒙民间美术源远流长,绚丽多姿,在中华民族的百花园中绽放异彩,浓郁芬芳。有的风格别具,独出心裁;有的形态卓异,蔚为大观;有的兼收并蓄,貌美韵足。这些富裕浓郁乡情乡韵的民间作品,成为沂蒙人民津津乐道引以为豪的艺术瑰宝。 沂蒙印花布和彩印花布就是沂蒙民间美术的一朵奇葩。 彩印花布的前身应该是印花布,过去是临沂各地都有的手工粗布印染品。蓝底白花,间或有白底蓝花,图案美观、雅致,富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印花布的印染作坊,过去几乎遍布全地区各县集镇,城镇一般都有较大的染坊。大染坊除了来料加工,多是自备批量布匹,根据需要染制各色图案。小染坊一般是来料加工,也自备布匹染好出售。布匹都是老粗布,农民自纺自织,宽幅较窄,然而比较皮实耐穿。 旧时染坊一般即先用桐油纸设计图案,然后刻版制版。花色品种发展到数百种,而且分门别类,各有用场。诸如:做袖面用的有“麒麟送子”、“鲤鱼穿莲”、“龙凤呈祥”、“松竹梅兰”、“龙凤牡丹”、“喜鹊闹梅”、“金丝葫芦”、“鲤鱼跳龙门”、“狮子滚绣球”以及“蝴蝶菊”、“四季菊”、“长寿菊”、 “对菊”、 “并蒂莲”等;做门帘用的有“鲤鱼跳龙门”、 “狮子滚绣球”、 “腊梅”等;做衣服用的有“金砖铺地”、“七点梅”、“蝴蝶兰”、 “梅花菊”等。其它还有做包袱用的,做兜肚用的,做桌围、墙围、幕围的,不一而足。常用的图案花纹有“万寿盘长”、“如意花纹”、 “水波纹”、“花草纹”等。刻版使用的刀剪有近百种。花样有蝴蝶、梅花、雪花等几种。具有精湛的工艺水平和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 在印花布基础上,发展起来了彩印花布。这种色彩绚丽的染布过去一半都是包袱皮子,用来包裹东西。因为套色套印,富丽堂皇,民间通常以“鹅黄鸭绿鸡冠紫,鹭白鸦青鹤顶红”来形容彩印花布的绚丽多彩。印花布题材多以牡丹、凤凰、荷花、富贵、富寿,大多选材于吉祥的民间故事传说和历史故事传说,诸如“鱼穿莲”“四喜石榴”“凤穿牡丹”,吉庆有余,富寿图,五毒肚兜等等,选题独特,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质朴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农村姑娘出嫁时的必备之物,当时很多染坊的门联就有“喜见蒙山浓染黛,欣看沂水淡托蓝”,“双手调和三江水,巧手能染五彩云”。充分体现了沂蒙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及人们的相互祝愿。旧时女子走亲访友挎包袱,或者包裹东西,用上一块彩印花布,物美人美,真正达到了审美新境界,成为一种时尚。 二 说起张明建,很多人都久闻其名。临沂的报纸电视都曾给与过很长篇幅不止一次的报道。在山东的民间工艺品展览中,是个少不了的人物。山东文化届组团出国访问,也往往有他的身影出现在异国的城市里。这些年你,他获得的各级各类荣誉也很多。我的印象里,他2007年即获得中国民间文艺家授予的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还获得过“山东省民间手工艺大师”的称号。所有这些,给我一个基本认识:扎根乡土吐芳华,老而弥坚吐新枝。 关于张明建的事迹,鉴于各类报刊已经介绍很多,网络也有不少,鼠标一点即可知之,此不赘述。 张明建14岁从师老艺人周绍祥,刻苦学习蓝印花布、彩印花布印染制版等技术,成为一个很有成绩的民间艺人。他染制的彩印花布深受人们的喜爱。此后几十年,他扎根乡土,坚守传统,成为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现代工业的发展使得许许多多的传统手工艺消失,这已经被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展历程所证明。和许多传统手工艺一样,彩印花布也在1980年后走向式微,直至消失。作为中国农民,张明建种地当木匠经商开饭店,走的是大多数人寻常走的路。但是他一直没有完全放弃彩印花布,一有机会还是醉心这老行当。1984年,彩印花布工艺品在济南参加山东民间美术展,同年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85年,加入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艺术专业委员会会员。1986年,由著名美术大师韩美林设计、张明建刻版印制的100件彩印花布壁挂,赴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展出。1991年,参加山东民间美术汇报展,向18个驻华使馆作现场表演,其作品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贵宾。同年6月,在济南博物馆参加民间艺术展,受到省长马忠臣和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及各位领导的好评。1994年10月,参加国家文化部和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彩印艺术获“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称号,并颁发证书。1998年,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美术大师韩美林设计的大宗彩印布壁挂,均由张明建制作完成。1999年,在北京和深圳举办的韩美林艺术展上,展出了由韩美林设计、张明建制作完成的彩印花布壁挂。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展览期间,张明建应邀现场表演,全国政协副主席任建新观看了表演,。 2006年我为他申报中国民协杰出传承人,次年中国民协公布首批传承人名单,张明建是全国唯一一个彩印花布传承人,这份殊荣证明了他的坚守。 三 传承与创新,使得沂蒙彩印花布成为中国一绝。 张明建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位从打版、制版、熬油、刻版、调色、印染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人,而且懂得蓝印花布制作技术。 张明建的师傅树沂庄(今八湖镇)人周绍祥是临沂方圆百里的有名的印花布师傅,同行都称呼他为老师,非常尊重。周的师傅是现在汤头街道泉上屯村的李凤林,李跟滑店子村曹师傅学习。曹家曾经在清宫里干活,后来告老还乡,在老家开了染坊。曹家有此经历,因此图案比当地染坊丰富多了,是著名的大作坊。到周绍祥这一代,因为周特别聪明能干,颇有创新,渐渐成为著名染坊师傅。周绍祥有上百套版样,有些是当地染坊没有的。他制作的纸版耐用且丰富多彩,因此方圆一二百里的染坊都来购置,因此除了印制印花布,出售版样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张明建师从周绍祥学习,深得老师喜爱。3年的学徒,他勤奋刻苦,从打版、制版、熬油、刻版、调色、印染,很多到工序,他都能够仔细钻研,一丝不苟。不仅样样在行,还有所翻新。这对手艺人人来说,很了不起。学艺不仅学到艺,更要学到老师的精气神。张明建本来聪明灵透,师父师娘都很喜欢,甚而至于争相介绍自己亲戚家的女孩给他当媳妇。最后还是师娘占上风,介绍她五妹妹的闺女孙庆兰嫁给他。一段良缘,带来了一生的厮守和和睦幸福。 出师时老师送给他一部分版图,成为他的最爱。这些图版样式有二三百年历史,有宫廷气派的,也有沂蒙地域风格的。有些图版的是师傅的创作改进,富有乡土特色。文革时,卖印花布成了投机倒把,彩印花布成了“破四旧”的对象,红卫兵让张明建把所有的印花布、图案、工具都上交,不然就抄家。但张明建把那些做了几辈子传到手里的东西当成了命根子,不忍心让它们断送在自己心里,慌乱之中,张明建把“五毒肚兜”“多子多福”“连年有鱼”等几个最珍贵的图版卷了一卷连同部分工具和上好的颜料塞进院子里的鸡窝里,红卫兵来到后,凿墙刨地,把张明建的家里翻了个遍,许多印花布、图版以及制作印花布的工具,被全部焚烧,只有藏在鸡窝里的图版逃过一劫,“文革”十年张明建再没敢制作过一块印花布,但是他也常常悄悄地刻版。平时看到什么好的图案,都能记载心里,以便丰富自己的花样图案。这些图案大多是由古代传下来,多以牡丹、凤凰、梅、兰、竹、菊、鱼、寿、福、盘长,带有明显的谐音和寓意,所有图案都造型奇特,构图饱满,色彩艳丽,对比强烈,质朴豪放,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深得群众的喜爱。 在古人师傅流传的基础上,张明建有所创新,他能够根据时代的审美需求增添新的花样,新的符号。尤其近20年来,他将新时代的印记描绘在他的图案里,丰富了品种。在印染方面,他也有创新,他总结了前人使用植物色“蓝棵打靛”的经验,做到了层次分明,由淡转浓,由浅入深。具体东方亮一月白一毛蓝一深蓝一缸蓝一藏青,最后进洗涤、漂摆、晾晒。这样染成的布匹,色泽艳丽,青亮独特,一般染坊所不及的。 张明建的彩印花布体现出较高的工艺水平和匠心精神,体现出沂蒙民间文化的创作力,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民间工艺品不传承,没有根基,不创新没有发展。对于手艺人来说,这两方面都不能省却。张明建之所以独步天下,成为中国一绝,正是传承有序,创新发展,因此才有了此番造化。我相信,如果他牢牢抓住当下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机遇期,招徒带徒,把彩印花布工艺的香火传承下去,更好地激发出沂蒙民间文化的更大活力和生机,那他的贡献将会善莫大焉。 2018.12.8 |